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 凉都文史
水城民兵团湘黔铁路大会战片断记实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水城民兵团湘黔

铁路大会战片断记实

曹邦泰

湘黔枝柳铁路大会战,是于1970年拉开序幕的。枝柳线是从湖北的枝城起,由北至南贯穿湖南全省,直达广西柳州。湘黔线是从贵州的贵定县起,至湖南怀北,与枝柳线相交,再往湘潭直达株洲,全线长930公里。比原绕道广西至株洲,缩短了300多公里。对推动整个大西南的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将发挥极大的作用。

在湘黔铁路会战的战场上,贵州省以地区为单位,组建民兵师,以县为单位组建民兵团参战。参战民兵总数达30多万人。当时水城县仍属毕节地区管辖,建团后,由毕节民兵师直接领导。这一建制,一直延续到湘黔线全线通车后才划归水城特区。

水城民兵团组建时,全县有11个区(镇),每2—3个区(镇)的民兵编为1个营,营长由区(镇)领导或区武装部长担任,连长由乡领导或武装部长担任。全团编有4个营、27个连、89个排、306个班,民兵总数4254人。其中一营1—6连,1020人;二营8—13连,985人;三营14—19连,民兵899人;四营20—27连,民兵1237人;第七连为直属连,民兵113人,由团部直接指挥。组建起来的民兵,均于1970年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先后披挂出征,陆续到达会战阵地。

因水城工段桥涵、隧道工程量大,毕节民兵师从铁二局第六营拨一个机械连携带大型机械推土机等交水城民兵团指挥明山作业。又把铁二局第四营专业队伍与水城民兵团一道修建东山坪大隧道。

团的领导干部,正职一律由县武装部的现役军官担任,副职由县直机关抽调。具体是:团政委:裴成仁,副政委:朱启荣,团长:徐莫友,副团长:邹璜。

团部下设机构有:政治部、司令部、后勤处。

司令部有作战(施工)、安保、行管、计统、通讯组、招待所,团直职工食堂等;政治部有政工、宣传、广播、放映组等;后勤处有财务、医院、储运、缝纫、仓库等,以上机构人数达80多人。上述机构的办事人员,都是通过本人申请、经县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审查批准输送入伍的。

参加会战人员的生活待遇,民兵每人每月津贴30元。每月发津贴费时,扣下12元作副业收入交回生产队,每天按标准工记工分,参加年终分配,扣下 12元交食堂作生活费(粮食不定量),余下6元交民兵自已处理。参加会战的机关干部,开头几个月没有补助,直到1971年4月份,经民兵师部批准,每人每天补助0.2元,以改善职工生活。

公用经费的开支,按人按月办公费2元,烤火费1年发3个月,每月1.5元,福利费1.25元,宣传费0.1元,出差费一般事务省内每天0.2元、省外0.4元,驾驶员0.7元,采购员0.3元。经过团领导批准的会议费标准:每人每天自交0.4元,补助0.15元,会议公杂费每人每天0.1元,冬季烤火费每天0.05元。整个筑路的原材料、人员工资等费用,上面只给一个概算数,供团部在移交工程时作为节余或超支的依据,不管节余多少,不给单位。水城民兵团在整个工程移交时,计节余粮食10多万斤,节余投资40多万元。节余的钱粮,一律如数上交毕节民兵师处理。

水城民兵团组建后,于1970年11月中旬,先后到达驻地。1970年12月10日至1 8日,毕节民兵师召开了全师四级干部会议。会上,师部刘副参谋长传达了总指挥会议精神,详细介绍了湘黔铁路会战的重要意义及湖南省组织民兵会战的先进经验。最后,由刘副参谋长下达了会战任务,由师部王雨亭政委作了会议总结。

师四级干部会议下达的会战任务是:全师修建路线全长65.76公里,隧道29座,总长12443.7公尺,桥涵26个,全长4733.2公尺,排水洞107个,全长3286.5公尺,其中分给水城民兵团的路线6.7公里、隧道1.5座、桥涵2个、排水洞4个。另有一个三股道的火车站,土石方总量为567万立方米,水城担负64.5万立方米。

水城民兵团的会战场地,起点于观音阁隧道口外,至东山坪大隧道中部止,总长为6.7公里。在这6.7公里的地段上,层峦壁立,人烟稀疏,一下拥进4千多民兵,住房是一个极大的难题。

民兵团团部的住地半边街,有20户人家,是水城民兵团会战地段的中心区。以此至两头终点,路边两旁的农户总数不到100户,总人数约500多人。面对广大民兵的住宿困难,团部两台运输车,便没日没夜地到师部后勤处及黔东南的竹、木产区抢运油毛毡及木料和楠竹,给民兵架设临时营房,临时用房一时建不起来,就连农民的畜圈楼上、黔桂线的桥涵底下,都成了筑路民兵的宿营地。湘黔铁路会战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期展开的。当时,毛主席对三线建设发出一系列的重要指示。毛主席说:“三线建设要抢在战争的前面,那怕提前一个小时也好”。“三线建设要抓紧,就是同帝国主义争时间,同修正主义争时间”。根据毛主席的一系列指示,总指、分指对湘黔铁路会战的指导思想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开展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运动,以湖南为榜样,抓好活思想,搞好人的思想革命化,以“两争”“两论”的精神武装人,以两个决议定向,以毛泽东思想统帅会战。坚持群众建路、政治建路、勤俭建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先易后难,搞小会战,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搞好战场炼兵,做到安全、高效,提前完成建路任务。

根据上级的指示,团党委紧跟部署,首先狠抓毛主席的三线建设指示的落实,一切为了提前一小时,一切为了让毛主席睡好觉。把毛主席的三线建设指示计28条,编印成册,发到基层连队,供会战民兵学习。其中有些指示,要求人人能背下来,记在心坎上,用在行动中,使会战民兵人人懂得修建湘黔线的重要意义,自觉投入到筑路的洪流中去。他们呼出的口号是:石硬不如骨头硬,山高不如志气高。整个施工现场一片龙腾虎跃的景象。

战斗连队进入战区后,一律以连为单位过集体生活。一个连百多号人马,既要抓好施工,又要抓好生活,生活抓不好,就会动摇军心,影响施工。其中一营二连是全团的一面红旗,团党委号召全团向他们学习。

一营二连,是1970年12月20日进入会战现场的。全连指战员132人。部队刚到工地,首先燃料是一个大关,买煤炭或木柴每百公斤要2.5元,投资贵,不利改善连队生活。同时,当时已临近严冬,指战员烤火取暖,烘烤衣服,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连党支部及时召开了生活管理委员会,吸收司务长、采购员、炊事班长等参加的生活管理机构来民主管理生活。食堂账务,做到日清月结,生活不断得到改善。炊事班的8人压缩为5人,调减后的炊事班,不仅每餐保证两菜一汤、饭菜可口,还做到早上有热水洗脸、晚上有热水洗脚,上、下午有开水到工地,全连搞得一团火热。

水城民兵团的施工地段,是在一条狭窄的河谷边岩上,中间要建一个三股铁轨道的车站。要建成这个车站,两头要搬掉两个山头,中间还有一个大拉槽。劈下对面坡、炸出大拉槽,搬掉虎头山,才能进入东山坪隧道。整个工程几乎95%是石方。如此的施工环境,就决定了水城民兵团的施工手段:湘黔水城段,礼炮暮复朝。

水城民兵团是全师放炮最多的团,也是施工中有名的安全团,从会战施工第一炮起,到建成通车,全团没有伤亡一个民兵,全部凯旋回县,这不仅在毕节民兵师,就在全线会战民兵团中,也是独一无二的。正因为如此,水城民兵团评为安全团,副团长邹璜同志也因此提拔到毕节民兵师任副参谋长,主管安全工作。

水城民兵团在施工地段放的炮,日日几千发,难以数计。大炮计有3次,最少的药为18吨,最多的为32吨。炮型有松动爆破、标准爆破、高扬爆破等三种类型。炮型的区分,以标准爆破的炸药量为100计,高于20%的为高扬型,低于20%的为松动型。对于炮型的选取,则视爆破点所处的地理位置及该地爆破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定。

虎头山大炮,炮型为高扬型,药量为27吨,由7个炮洞组成。每个炮洞又挖左右药室各1个,共14个药室,这27吨炸药分别安放在这14个药室中。各个药室安放的药量是根据该药室周边岩壁的抗爆力及药室的深浅来确定(每个药室的深度,一般都在15米以上)。因此,每个药室的药量不等,有放1吨的,有放2吨的,也有放几百公斤的。炸药进入药室后是整箱地堆码。堆码后,用传爆线像部队战士捆背包似的纵横交错地把炸药捆绑起来。传爆线的瀑炸力,每2公分长等于一个普通雷管,而每个药室捆绑炸药的传爆线,一般都长达二、三百米,其传爆威力是可想而知的。传爆线的传瀑速度,每秒钟为880公尺,是普通导火绳燃烧速度的2000多倍。药室的炸药捆扎好后,把传爆线引至炮洞口合二为一,再把各炮洞引出的传爆线像编辨子一样束成一股,引到传爆室安装在起爆器上。传爆线引出炮洞后,即将各药室及炮洞口封闭、回填、筑紧,以保起爆效果。上述工序经工地施工员及主管施工的团长认定合格后便在起爆器上接上电源线,电源线的闸门安装在司令部起爆观察室内。此时只要一按电闸,就将是山崩地裂。

虎头山大炮的起爆点,隔湘黔公路不到60米,距黔桂铁路约90米。特别是黔桂铁路,来往列车是定时的,因此,起爆时间必须选择在列车过后空档时间较长的时间内。同时,还要准备足够的人力,以防万一起爆飞石伤着铁轨或堵道,都要及时排除障碍或修复,以确保铁路畅通。以上情况,经过反复研究,定于下午2时起爆。大炮起爆的当天中午12时便用高音广播,通知凡离起爆点1公里以内的机关、商店、住户等一律关门躲炮,团领导分别带领直属连战士,挨家挨户检查,对行动有困难的老人或病残者,就把他们背到安全区域,以确保安全。13点40分,开始堵截来往汽车,时针指向14点,副团长邹璜同志准时启动电闸门。此时,只听一声巨响,震天动地,一股银灰色的蘑菇云直冲蓝天,紧接着便是漫天黄沙,遮天蔽日,再后便是大小石块的落地声。这时,天空是黄的,地面是黄的,满眼一片黄的世界。时间过去半小时,腾空飞起的黄沙才沉落干净,天空逐渐恢复了本来的面目,可地面、公路、住房、院坝、已辅上一寸厚的黄沙粉末。原来的虎头山不见了,成吨重的石块,已横七竖八,有的被抛出40米以外,爆炸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一炮,炸起石方达2.8万多方,既没有伤1人1畜,也没有伤着1栋民房,初战告捷,取得了第一炮的重大胜利。

另一个大炮是对门坡大炮。这个大炮挖有8个药洞,1 6个药室,安放的炸药为32吨。爆炸的目的,要把对门坡整个山头抬掉。该炮的起爆点隔半边街村庄仅百米之距,民兵团团部也驻扎在这个村庄里。因此,这个炮只能按松动爆破处理。稍有不慎,将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为了放好这一炮,团党委主要领导同志,与施工技术员等一道,反复研究爆破方案,要求工程技术员姚振武对各个药室的深浅(最浅的16公尺)、大小及安放的炸药量,进行精确的测算,绘制起爆点地形图,平面图及各药室的切面图,经过对照图纸,核实测算的数据及炸药量后才决定装药起爆。

起爆前,为了不引起群众的惧怕情绪,选在一个月黑天高的晚上,组织好人员,一下运来30多吨炸药,悄悄装入各药室。一切工作就绪后,于起爆的当天早上才广播通知要放大炮。直属连的民兵分别挨家挨户检查,不准留1人在家,对行动不便的人就把他们背到安全区躲炮。起爆时间一到,一声闷响,浓烟腾空,整座山抛起来2米高,又落回原处。大坡表面层,经爆破后,大小岩石纷纷向山下滚落,已达到爆破目的。但深层似乎有的地方未动,这一切告诉人们,有一个或几个药室的炸药未爆。当时山的表层,经过大炮的洗礼,近千平方米的面积上到处乱石翻滚得面目全非,而这瞎炮的位置到底在哪里谁也说不清。找不到瞎炮的位置就不能施工,不把瞎炮排除,它就是一只拦路虎,随时都会伤害人。团党委当机立断,所有人员一律撤出现场,并召集有关人员研究处理对策,同时向师党委汇报。

师党委对处理瞎炮十分重视,师王政委、刘副参谋长亲临现场视察,研究处理方案。在具体处理方案未出台之前,王政委先宣布3条规定:一、重型机械连在未排除瞎炮前,调往其他工区另行安排任务;二、本工地民兵,除留一个排原地待命外,其余人员一律转往其它工区接受新的任务;三、处理方案未出台前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进入瞎炮区。

在处理这个瞎炮中,铁二局机械连的1位年轻推土机手(纳雍县人)立了头功。他经领导同意,个人开上推土机,在可能存在瞎炮区冒着生命危险,1铲1铲地推开泥石,寻找瞎炮的位置。经过3天的奋战,终于推出了1根l尺多长的未起爆的传爆线来。发现了传爆线,就可以顺藤摸瓜,测定出瞎炮的准确位置。

找到了瞎炮的准确位置,如何排除瞎炮?团党委请来了铁二局的爆破专家,现场施工的技术人员以及现场作业的营连干部,共同讨论处理方案。会上提出的意见有:

1、既然已经发现了传爆线,干脆接上电源线,只要一按电钮,瞎炮就排除了。

2、另一个意见认为:向药室灌水,使药室的炸药经水浸泡失去爆炸功力,然后把它当泥石排除掉。

为了确保安全,经反复讨论,最后采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即以1个民兵班为单位,沿着传爆线的导向,1组1组分组作业,1点1点地排渣前进,直至排除瞎炮为止。

后经团党委研究,把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二营的一个排。同时明确,团部施工参谋陈乃洪、黄德驹两同志轮流在现场指挥。自接任务之日起,经过29个日日夜夜,终于从第11号药室中安安全全取出1.7吨炸药。

水城民兵团在湘黔线上打的另一个硬仗,就是大战东山坪隧道,东山坪隧道长为5400多米,是湘黔线的西大门,也是毕节民兵师工段中最长的隧道之一。这条隧道,是由毕节、水城两个民兵团共同修建,各完成总长的1\2。在水城民兵团的施工地段上,有水城民兵第二营及铁二局专业队第四营(简称铁四营)两个营的兵力参战,副团长邹璜同志兼任该战区总指挥,他每天吃在工地、住在工地、电话机装在枕头边,在一线蹲点督战。从1971年的3月份起至1972年的元月底止,多少个日日夜夜,坚持每天到一个作业点检查指导工作,除到团部、师部开会外,从未离开火线。一直到隧道打通才回团部工作。

2000多米长的隧道,只有一个进口,要布置1700多人作战,如何布置好兵力,避免窝工浪费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安排一批骨干,带领部分民兵向主洞进攻,同时,沿隧道的两旁,抡修两条便道,又按便道的所经地段的地形,选定有利排渣的地方向正道中心处打竖井或斜井,随着斜井的不断延伸,辅上小铁轨,装斗车,接上电力牵引,为作战人员进出及排运渣石之用。斜井或竖井到正线中心区,即分东西两头开辟两个作业面,正式挖建隧道。在东山坪隧道水城工段上,共挖竖井2个,斜井7个,加上进口处,共开辟有19个作业面,每个作业面投入兵力为90人不等,这90人又分三班倒作业,每班上30人左右,这样就克服了人员窝工,保证了工程进度。

在隧道内作业,它的时间观念,指挥方法,均不同于明山。从一个斜井进去,到隧道中心点后,分两个作业面,向东西相背方向前进。洞里10几台风机,凿岩机的隆隆声,铁锤钢钎的敲打声组成一个“声”的世界。随着凿岩机、风机的激烈运动,飞腾而起的岩石粉末在空中飞扬经久不落。这时,洞里200千瓦的灯泡远比不上地面上15千瓦的灯泡光亮。在这样一个环境里,用人的口舌传递讯息,那怕你用一万分贝音量的高音喇叭,也徒唤奈何。这时的指挥员只有拍肩膀,比手势,才是最好的指挥方法。随着隧道的逐步延伸,战斗组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谁也不知道对方在干什么。为了协调双方的行动,在开机、放炮、检查瞎炮、下班等必须控制在一个准确的时间之内,稍有一丝半毫的失误,都将会酿成人员的伤亡。因此,隧道内施工人员的时间观念,比明山作业人员要严格得多。

在明山上作业,放炮时,只要用耳朵听着,心里记着,就会知道有无瞎炮。而在隧道内,用耳听的办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此,每放完炮后,安检人员都必须到起爆现场,检查有无瞎炮。刚起爆的隧道内,岩顶硝烟弥漫,被炸的岩石,有的已落到地面,而有的虽然被炸裂,但仍悬挂在岩顶上,你支我靠,似掉不掉。在隧道内连续作战330个日日夜夜,于1972年元月与毕节民兵团胜利会师,5000多米长的东山坪隧道打通了。

水城民兵团,自l970年11月投入会战,至1972年4月,便完成了全段的路基工程。随后铺设铁轨,植树种草美化路边,并于8月1日举行了通车典礼。

有位同志写了首水调歌头,歌颂筑路民兵。词曰:

神州西南角,民兵闹春秋。且看湘黔线上,千里展鸿图。不辞涵洞卧雪,经年披星炸石,斩棘辟征途。雄师大会战,豪气贯斗牛。

搬险峰,填绝壑,驯急流。拱涵架桥,铺枕接轨战未休。胸怀一轮红日,肩挑革命重担,放眼看全球。筑起幸福路,万民乐悠悠!

(选自《六盘水文史资料》第六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