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 凉都文史
水城钢铁厂兴建简史(有删节)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水城钢铁厂兴建简史(有删节)

水钢党委办公室

水钢,作为贵州山区的一个钢铁基地,是在毛泽东同志关于“三线建设要抓紧”的战略思想指导下,经中央、国务院决定,国家计委批准,于一九六五年作为第三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提出来的,计划从一九六六年起,至一九六八年止,用三年的时间,建成年产五十万吨生铁的规模。一九六八年,国家计委又增加四十万吨钢,三十万吨钢材的建设项目,并要求在一九七二年建成。

当时决定,矿石来源,除由水城附近观音山铁矿解决一部分外,其余部分均使用渡口钒钛磁铁精矿粉进行冶炼,实行贵州四川两省煤炭铁矿运输协作交流。建设项目由鞍钢包建,建设的骨干力量从鞍钢抽调,设备从鞍钢搬迁或由鞍钢加工制作,主要统配物资由鞍钢承担。

一九六六年初,水钢建设会战开始,鞍钢雷厉风行,当即从公司、政治部及所属厂、矿和处室抽调干部七十余名,由陶惕成、张子雄等同志率领,组成两级会班子,带领建设、设计和后勤队伍一万多人先后奔赴现场。冶金部还从昆明冶金设计院、长沙设计院、重庆设计院、马鞍山设计院、成都勘探公司派出大批设计力量和地质勘探队伍,协同鞍钢设计院、鞍山焦耐设计院进行现场设计大会战,参加设计大会战的还有武汉钢铁设计院、铁道部第二设计院等单位。

贵州省委对水钢的建设十分重视,派出得力干部带领建设队伍参加水钢建设的领导和作战。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持、抢建水钢。

工程建设队伍来自四面八方。炼铁、烧结、动力系统由冶金部第三冶金建设公司承担,焦化系统由第七冶金建设公司承担,矿山系统由第八冶金建设公司和矿山生产班子共同承担,工程地质工作由长沙勘探公司和成都勘察公司承担,机修系统由鞍山阀门厂协助建设,鞍钢修建部派同志参加设计工作。贵州省水利二处集中全力猛攻给水工程,铁二局十三处的队伍争分夺秒铺设铁路,省冶金地质部门参加铁矿勘探大会战,毕节、贵阳运输公司出动上百辆汽车日夜抢运设备、材料等物资,毕节地区和水城特区组织上千名民工抢修厂区公路。

为了确保投产,自一九六八年开始,根据中央和国务院决定,鞍钢又从各生产厂矿抽调二千六百多名干部和生产技术骨干来水钢组成生产班子。冶金部分别于一九六七年和一九七三年从广西平桂矿、广东海南铁矿抽调一批骨干参加水钢生产建设。参加会战队伍,最多时达三万多人。他们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来到偏僻的水城山区,脚踏荒山,身居油毡席棚,吃的是包谷杂粮,干的是重活、累活。加上气候恶劣,经常阴雨连绵,泥桨满地。在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为了争时间、抢速度,早日出铁,他们发扬艰苦奋斗,连续作战的精神,工作不计时间,不讲条件,不辞劳苦,经常守山餐,伴山眠,人抬、户扛、手拉、身顶,战胜了重重困难,终于在一九七〇年建国二十一周年吉庆的日子里,一号高炉建成投产,在贵州高原上流出了第一炉铁水。

但是,水钢的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十年内乱期间,曾先后三次受到大的冲击和破坏。第一次是内乱开始后的一九六七年八年,正当全场(会战期间称青杠林林场,代号为六〇三)职工日以继夜,全力以赴抢建一号高炉的主体工程和一号焦炉时,有些人受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影响,诬蔑水钢建设是“黑三线”,把矛头指向各级领导干部。首先其害的是总指挥陶惕成同志,他在抱病挨斗,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得不到很好休息和治疗的情况下去世了。那些挑起战斗,分裂工作阶级队伍的人,把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变成梭标藤帽残酷斗争的战场。他们制造水城“无水、无电、无矿”的谎言,大括下马风,煽动停工停产,驱使一部分职工“造反回老家”,使人心涣散,队伍不齐,挫伤了干部职工的战斗热情和革命干劲,把本来就可以在一九六八年建成的一号高炉系统,推迟到一九七〇年十月才正式投产。第一座焦炉直到一九六九年九月底才正式出焦。

第二次是在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三年期间,正当全厂职工在一号高炉、一号焦炉、一号烧结机及相应的辅助设施相继建成投产的基础上,重鼓革命干劲,为完成一号高炉及相应的炼、轧钢配套工程建设,争取在一九七二年建成五十万吨铁、四十万吨钢、三十万吨钢材既定规模的时候,又有人拒不执行中央提出的由老基地包建新基地的决定。在贵州尚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于一九七一年初,擅自中断了鞍钢对口包建水钢的决定,撤走了参加会战的鞍钢队伍,还擅自否定了与渡口实行煤、矿交流的协作关系,停止了二号高炉和二号焦炉的续建。一九七二年底,又借口“抓紧冶金工业重点建设,使鞍钢尽早形成‘双八百’(钢、铁各年产八百万吨)的生产能力”,将剩下承担建设水钢的第八冶金建设公司队伍调离水钢,迫使水钢建设陷入欲进不能,欲退不行的境地。为此,使炼钢主厂房的大柱子立了七八年,设备风吹雨淋,受到严重锈蚀。但是,建设水钢的主要领导和广大职工是不甘心中途下马的。在贵州省委的大力劫持下,经主管部门批准,将贵州省冶金建设公司和十九井巷公司分别于一九七三年三月和五月调入水钢,连同水钢生产系统的检修厂和房子处的维修队伍以及八冶留下的一千多名南方籍职工,组成一支四千九百余人的基建自营队伍,实行生产、基建一肩挑,把水钢的生产,建设坚持下来了。

第三次是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六年期间,正当全厂上下同心协力,依靠自营力量,加快水钢炼、轧钢工程及一号高炉系统收尾配套工程建设时,又遭到“批林批孔”和“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两次干扰破坏。一九七四年,有人制造南北派别,分裂干部职工队伍,使生产、建设出现新的徘徊。一九七六年初,有人嚎叫“整顿就是复辟”,反对基建和矿山体制的调整,使基建系统陷于全面瘫痪的状态,生产也受到一定影响。

由于水钢建设长期受到干扰破坏,加上指导思想上突出一个“抢”字,不按科学规律办事,搞所谓“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先生产,后完善”,“先主体,后配套”,“先生产,后生活”等,使基建经常停停打打,处于收不完的尾、配不完的套的困境中。由于生产不配套,长期大马拉小车,加上运输、电力紧张。矿石、原材料供应不足,设备事故多,经常处于吃不饱,吃不好,波动大,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低的落后状态。从一九六六年建厂开始至一九七六年粉碎“四人帮”为止,建厂十年,生产七年,基建投资花掉三亿零六百万元,不但没有给国家积累资金,反而年年吃国家“救济粮”,亏损总额达一亿七千五百五十一万五千元。

粉碎“四人帮”后,经过拨乱反正,大大激发了广大干部和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特别是在贵州省委和冶金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水钢建设又出现大上的势头。在编制国民经济十年规划(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五年)纲要时,冶金部和省委要求水钢从一九七八年起,两年建成“五、四、三”(五十万吨铁,四十万吨钢,三十万吨钢材及钢坯),五年实现“双百万”(铁、钢各一百万吨)。六五计划末期,即一九八五年达到“三百万”(钢、铁合计年产三百万吨)的规模,建成“半个鞍钢”。规划新建项目投资十四亿元。一九七八年十二月,省委负责同志亲自到水钢主持召开了贵州水城钢铁厂建设会战动员誓师大会,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当时参加会议的有省委、省革委、省军区的负责同志,各地、州、市委的负责同志,省直有关厅、局、部、办、委的主要负责同志,还有冶金部、一机部、昆钢、十四冶代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三十六孔的二号焦炉和一千二百立方米的二号高炉相继建成投产,为水钢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端正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把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一九七九年四月在党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又明确提出了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在新形势下,为保证国家重点建设,缩短基建战线,水钢建设相应作了调整。上级决定自一九七九年十月起,对炼轧钢及辅助设施工程进行维护性施工,未开工的项目一律不再开工。铁二局、省建四公司参加会战的队伍全部撤出现场。所用民工和外包工,全部辞退。但由于水钢长期单一生产铁不出钢和材,既不能适应开发贵州和西南地区的需要,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钢亏损大户的问题。形势迫使水钢在调整中发展,在调整中前进。一九八〇年十月,省委和冶金部两次作出“关于挖掘潜力,自筹资金,配套建设水钢”的指示,要求先按照五十万吨铁,三十万吨钢,二十四万吨钢材及钢坯的规模进行。并明确指出,在一九八一年线材车间全部建成投产,一九八四年建成炼钢及五〇开坯车间,全部投资为八千四百万元。经过努力,线性车间已于一九八一年底建成投产。与此同时,六千瓦余热发电机组也已建成投产。炼钢工程自一九八二年五月起进行续建,一期工程已于一九八四年底建成投产。

长期以来,水钢戴着“亏损企业”的帽子。从一九六九年至一九八二年的十四年间年年亏损,亏损总额达三亿零一百八十九万七千元。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端正了政治、思想和组织路线,调动了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产品产量明显上升,亏损有所下降。一九八〇年亏损一千一百四十九万元,比一九七九年减亏三百零三万七千元,减亏一半以上。一九八一年亏损九百一十五万元,比一九八〇年减亏二百二十五万,减亏五分之一以上。一九八二年亏损四百五十万元,比一九八一年减亏四百六十五万元,实现亏损减半。一九八三年盈利八百六十万元,终于摘掉了压在水钢头上达十四年之久的亏损帽子。一九八三年九月,冶金厅组织企业整顿验收团来检查验收,水钢达到了合格标准。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下旬,冶金厅正式向水钢颁发了企业整顿验收合格证。

三中全会以来,经过五年的努力,水钢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出现了新的水平。一九八三年与一九七八年相比,工业总产值由五千八百七十二万元增加到一亿二千七百零九万七千四百元,增长万分之一百一十六点四五。生铁综合成本,由每吨二百四十元三角二分降为二百零九元二角四分,下降百分之十二点九三,盈亏情况由年亏二千五百万零四千元变为年盈八百六十万零一千元。每百元固定资产实现工业总产值,由二十一点五元增长到二十九点零八元。每百元产值实现的利润,由原来亏损四十二点八五改变为盈利六点七元。全员劳动生产率由年人均四千三百七十七元二角上升为八千三百五十二元,提高百分之九十八点一。生铁量由二十万五千五百一十九吨增加到四十五万零二百一十一吨,增长百分之九十九点六三。焦炭由二十四万零八百五十四吨增加到四十四万零六百三十一吨,增长万分之八十二点九五。铁矿石由三十万三千二百三十九吨增加到四十五万八千一百吨,增长百分之五十一点八。线材由无到有,一九八三年的产量为三万五千四百七十六吨。生铁合格率由万分之九十六点三一提高到百分之百。吨铁焦比由七百七十九公斤降为七百零一公斤,降低百分之十点零一。

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通过企业调整和两个文明建设,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党风厂风不断好转,职工精神面貌已有很大变化,安心水钢,建设水钢,为振兴水钢出力,为水钢向新的高度起飞作贡献,已成为广大职工的愿望。职工生活也有很大改善,工业生产职工年平均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等),由一九六九年的六百七十一元二角二分增加到一九八三年的一千零四十五元三角八分,十五年增长了百分之五十五点七四。住房面积已达二十六万一千五百八十一平方米。职工家属和单身职工已基本上住进了楼房和正式房。计划生育也取得显著成绩,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到千分之三点五。有托儿所二十六个,入托儿童在一千人以上。有中、小学十三所,在校学生达一万零四百七十六人,有集体经营的企业九十一个,安置职工家属和待业人员共一千六百多人。有医务人员四百四十三人,病床二百零八张。此外,在环境绿化,文体设施方面也都有较大进展。现有笔架山、龙凤地宫两个公园,一座青少年活动场地。

水钢在振兴,水钢在起飞。发展水钢有很多有利条件:首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把西南地区作为重点开发地区,要求用十五年到二十年的时间,把西南建设成为独立存在,又能支援全国现代化建设的能源、重工业、轻工业、大农业基地。在贵州缺钢少铁的情况下,水钢作为重工业基地之一,它的存在和发展,已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一九八四年三月九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同志亲临水钢视察,给职工极大的鼓舞,于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出了钢,结束了水钢无钢的局面。其次水钢内部有一支经过艰苦环境锻炼,而又有一定素质的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有一支较强的中青年知识分子队伍。第三,水城地区煤、电能源条件优越,又靠近攀西矿,从湛江港进口矿石也较方便。为了满足西南地区对生铁的需要,增加钢铁自给能力,扩大水钢建设规模,使水钢成为西南地区生铁基地之一,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我们打算,在“七五”期间按设计规模,达到年产一百四十万吨铁,六十万吨钢,五十五万吨材的能力。远期计划,达到年产一百八十万吨生铁,一百五十万吨钢和一百三十万吨材的生产能力。

(选自《六盘水文史资料》第一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