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 凉都文史
水城发电厂建厂情况综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水城发电厂建厂情况综述

梁东光

水城发电厂位于贵州省西部的乌蒙山区,座落在新兴工业城市——六盘水市水城特区所辖大河镇附近的天生桥(水帘洞)海拔一千六百八十二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一十五度左右,夏暑不长,冬寒短少。占地面积共二百二十六点八亩,生产区建在长不过五百米、宽不过一百五十米、呈“月”形的狭长平地上,四面环山,东南与西北山形陡峭,东北和西南山形稍缓。一条通往二塘、威宁的公路由厂区穿过。生产燃料主要来源于附近的汪家寨选煤厂和木冲沟矿,由铁路专用线(自贵阳至大湾线的野马寨站第二停车点——水帘洞站引出,长度为二点一四公里)运进储煤场。生产、生活用水取于三岔河(白泥河)河水。一期窝乐冲储灰场距生产区约二公里,二期大麻窝灰场正在勘察设计之中。

电厂有二台机组,装机容量为一十二点五万瓦,由于2#机组(七点五万瓦)设备本身的缺陷和主变压器容量的限制,经上级核准以装机一十万瓦计算。因为地形的限制,主厂为“一”字形布置,全长一百五十三米,跨度二十九米,设置二个烟筒,分别有一百二十米和一百二十五米高。储煤场有三千四百五十平方米,其中有干煤棚为一千六百八十平方米,最大设计储煤量约一点二万吨,可供全厂七天发电用煤量。用35KV输电线向附近的煤矿和钢铁企业供电,用110KV输线电分别与贵州、云南电网连络,向工农业用户供电。

水城发电厂在六十年代初是大三线建设中为“战备”而搞的“山、散、洞”的产物,是典型的“三边”工程。在十年内乱中,建设规模和设计容量一变再变,施工进度极为缓慢,使建设周期长达十四年之久。

一、 选厂定点

一九六四年九月,西南电力指挥部会同华东电力设计院等单位在水城地区选点,拟建一座代号为“572”工程的电厂,为当时已经筹备上马的六枝、水城矿区煤炭基地和水城钢铁厂、水城水泥厂供电,选择厂扯的指导思想是:“靠山、分散、隐蔽”,符合“战备”要求。最初选在水城德坞,因水源不足而放弃;稍后选在现野马寨火车站前面的开阔地,又因地质结构有滑坡而放弃;再后沿三岔河上游寻找,选定在水城特区辖内的天生桥(又称水帘洞)。当时水城至大湾铁路和公路正在修筑中,距拟建的厂区很近,对施工、生产和生活较为便利。后经152地质勘探队钻探后,确认为地质结构良好,符合建厂要求。

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历史的原因,没有正式的计划任务书,只有国家计委(65)计燃字第38号文批复,同意西南电力指挥部于一九六五年三月三十一日上报的厂址选择报告,要求1#机组在一九六八年上半年建成投产。一九六六年三月,由华东电力设计院副院长薛怀琨带队进驻水城发电厂现场,在东南方的半山坡上,搭帐蓬盖简易房,开始了规划设计。初步方案总容量为三十万瓦,其中两台五万瓦机组设在露天,四台五万瓦机组和主变压器、主控制室、升压站等主要设备进洞,烟筒爬山、排烟山顶为碉堡型,向四周排烟,以利于对空隐蔽。

一九六六年七月,西南地区三线建委在盘县召开六盘水地区规划会议后,由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兼三线建委主任李井泉、第一副主任程子华、第二副主任彭德怀率领西南三省的领导同志来到“572”工程现场,听取了薛怀琨副院长关于选点和设计的全面汇报,视察了现场周围的环境,认为四面环山,远离国境线,从空中看是一个点,只要主厂房顶装饰一下,靠山建厂就可以了。最后由李井泉主任表态定案,六盘水地区第一个大电厂址就决定下来了。先建第一期二台五万瓦机组,靠山而建。随后水电部在(66)水电规字第3号文批复,同意水城电厂的天生桥建厂,由华东电力设计院负责设计,云南电力建设公司总承包土建、安装施工任务。至此,水城发电厂的选厂定点工作告一终结。

二、 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

一九六六年七月八日,水电部党组发(66)水电党字第121号文,西南电力指挥部发(66)水电西南电指字第120号文决定,为加快六盘水地区的建设,同意成立六盘水电力指挥部,负责六盘水地区电力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生产任务。由苏扬同志(贵州电管局副局长)兼任党委书记,龚绍昌同志(云南电力建设公司副经理)任指挥长。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由西南电力建设局直接领导。指挥部的人员由西南电力建设局、西南电力设计院、贵州电管局、贵州、云南电力建设公司抽调组成。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指挥部的人员抽调不出来,直接影响开展工作。

一九六六年,由水电部发(66)水电劳生字第111号文指示由于贵州电力工业基础较差,为加快六盘水地区电力建设,在电力生产准备及生产管理等方面所需要的人员,由山东电管局对口包干负责,其中骨干工种一百五十名由山东电管局负责调出,一般力量二百名(其中技校学生一百名,学徒工一百名)由部里分配,少数不足人员必要时部里另行调配。为了尽快开展指挥部的工作,经与山东电管局协商研究,抽调部分人员提前来六盘水工作,调派的一百三十人分别于九月十一日和十一月三日来到水城。他们中有工人二十四名,一般干部五十二名,中层以上干部五十四名(党员六十七名,大中专毕业生四十五名),与已经调来的云南、贵州部分人员一起,按照西南电力建设局关于组织机构的批复,指挥部下设政治部、生产部、工程部、后勤部和办公室。当时准备筹建盘县电厂和水城电厂的人员集中在指挥部,开展了正常的工作。另一部分由供电部门调来的人员集中在水域杉树林,为六盘水供电局进行筹建工作。

一九六七年下半年,根据水电部军管会(67)水电军劳生字第104号文决定,撤销六盘水电力指挥部,成立水城电厂筹建处;撤销六盘水供电局,成立六盘水供电所;并指出对个别极少数不符合支援“三线”条件的职工可以调回原单位工作。由于对此精神掌握得不好,导致大部分人员离开水城返回原地。一九六八年又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绝大部分职工陆续返回水城工作。为了祖国的电力建设,他们千里迢迢,从祖国各地来到大西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响应党组织提出的“进得来、站得住、展得开”的号召,排除困难,艰苦创业。没有住房和办公地方,就在荒芜的山坡上,自己动手开山辟土,盖起了帐篷和油毛毡房;没有生活用水,就用脸盆到河边去端回来。就这样,水城发电厂的开拓者们,以革命的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精神,在困难的条件下,开始了“572”工程的筹建工作。

为了加速“572”工程的建设进度,加强现场的统一领导,保证第一台机组在一九七一年七月一日投产,第二台机组在七一年底投产,满足第四个五年计划用电的需要,经六盘水地区革委会和“支左”领导小组一九七○年十一月四日批准,同意刘子明(贵州电力局副局长)等九位同志组成“572”工程指挥部。水城电厂筹建处、国家建委三局五公司、云南火电处、贵州水利二处、华东、西南电力设计院的领导和军代表参加指挥部工作。

一九七○年至一九七一年,贵州电力局从贵阳、遵义、都匀等三个发电厂调来生产骨干七十五名,又招收复退转业军人一百零二名、学徒工一百二十余名,到七一年底,筹建处职工已达四百八十余人,为生产准备工作创造了条件。

三、 工程建设

土建施工改由国家建委三局五公司承担,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下旬开始进驻“572”工地,十月份破土动工,吹响了电厂建设的进军号角。

为了尽快修通水城至大湾的公路,给电厂施工创造条件,贵州公路五处的职工和民工艰苦奋斗,努力开拓,抢在一九六七年初修通了厂区进出口公路,为开挖主厂房基础运送土石方提供了交通条件。

一九六七年五月,从四川渡口调来国家建委土石方五公司,承担一期工程的出碴洞和二期工程的出碴洞开挖任务,并承担开挖升压站基础和运送石方至灰坝做砌筑灰坝用料,截至一九七○年七月底,共完成石方开挖九万零一百八十四立方米。

水电部征得云南省同意,于一九七○年元月二日,以(70)水电军生电字第一号文决定,由云南电力建设公司承担贵州水城电厂的安装任务。同年七月底已有二百人进入“572”工地,运进施工设备四百余吨。由于施工场地狭窄和运输力量不足,使大量的施工机械积压在水城西站;临时建筑物跟不上,限制了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影响了安装工程进度。

一九七○年,贵州水电局曾两次发文,向上级要求落实水城电厂铁路专用线的施工队伍,均未得到解决。为确保水城电厂的发电用煤,一九七一年省水电局决定,由贵州水利二处承担铁路专用线的施工任务。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四日,“572”工程指挥部召开了全工地八个单位共七千余人参加的动员誓师大会,要求广大职工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争分夺秒,大干一百天,确保第一台机组在十二月二十六日试运发电。三局五公司以二十一天的突出成绩完成了一百二十米烟筒的浇灌任务,其它土建工程处于扫尾阶段。九月下旬,设备安装已处于调整、试验和保温阶段,铁路专用线已扩大隧洞八十米。可是当时国家处于动乱过程中,许多存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十二月二十六日发电的计划还不能实现。经过六年多的土建、安装,水城发电厂1#机组终于在一九七二年九月底才基本上具备了试机运行条件。

四、 物资准备

一九六六年六月初,由云南电力建设公司支援“572”工程筹备组的同志,首先从昆明运来帐篷和部分平整场地的工具,沿着羊肠小道在现在的补充水泵房前一百米的地方卸下,又用人抬进了现铁路专用线的终端,支起三个帐篷,两个住人,一个当“库房”,开始了物资的准备工作。六盘水电力指挥部成立后,由山东电管局支援的骨干力量相继进入现场。后勤部下设材料供应科。大规模的物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有的同志刚来,行李未打开,住处未落实,就服从分配,到东北催运钢材和水泥。有的同志不辞辛苦,从武汉、福建等地运回了木材和炸药,为工程的顺利开工打下物质基础。为了适应工程需要物资的供应,指挥部抽调人员成立六个工作组派往北京、上海、西安、成都、贵阳和六枝等地,负责联系和催运工作。原来搞物资供应工作的同志,留在指挥部和水城西转运站,负责物资计划、订货、收发、保管工作。

一九六七年后,大量物资源源不断地进入工地,指挥部的同志们打破了分工界限,既当采购员,又当装卸工,分配到哪里,就干到哪里。由于当时的局势和各种原因,计划混乱,合同效用不大,致使设备订货几经变更,为组织物资到处奔波。如分配给水城电厂的汽轮机到货后,又调给平顶山电厂。签订的合同由于“长官意志”,一句话即作废。加上交通运输力量紧张,给组织物资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我们就是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通过职工的积极努力,组织引进了整个工程所需的设备和材料。一九七一年下半年,在木材供应紧张的情况下,派出工作组赴四川渡口山区林场,抢运回近二千立方米的原木,为建筑工程和生活设施的建设提供了物资条件。

一九七二年五月,由厂部第一次颁发了“仓库管理暂行办法”,加强了物资管理工作,减少了浪费现象。在1#机组投产前夕,主动地组织生产用煤和安装调试必须的关键物资,为促进发电机组早日投产做出了贡献。

五、 技术准备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水电部原确定水城电厂生产人员由山东电管局对口包干的指示未能完全实现,六盘水电力指挥部和水城电厂筹建处曾多次向水电部等上级部门要求配备生产骨干,均未得到解决。电厂只得自力更生,分批选送由老厂调来的人员、招收的复原转业军人、学徒工到上海、南京、山东、河南、贵阳、清镇等电厂学习和培训。这些同志在兄弟电厂的老师傅的热情帮助下,刻苦地学习和实习,很快地基本上掌握了高温高压机组的运行、检修技术,为第一台机组的投产打下了技术准备的基础。

电厂筹建处从建立起就重视抓技术和智力投资,强调抓好生产前的人员培训。筹建处主任、总工程师都是抓生产的行家里手,各生产管理科室和生产车间的主任、技术人员都配备得很强,根据不同的岗位,编写生产教材,编制和审定各种生产技术规章制度,工程技术人员真正发挥了骨干作用。一九七二年底,全厂各岗位的运行规程、事故处理规程、服务规程都已准备齐全,机、炉、电、化车间的系统图都悬挂在现场,并对运行人员进行了安全规程的考试,准备迎接试运行。

一九七三年初,厂部提出要求,各分场职工积极配合安装单位进行分部试运转,从中掌握设备状况、性能、特点,启动、运输、停止的操作方法,从而提高了运行操作和检修的技能,为正常生产和大小检修创造了条件。

根据水电部(73)水电计劳字第287号文决定,由云南电力建设公司火电工程处留给水城电厂一百名安装工人,充实检修力量。一九七四年五月,调进四十六名安装职工,加强了技术力量。到一九七四年底,电厂已有七百零二名职工,通过技术培训和现场实习,这支队伍的业务技术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基本上适应投产发电的需要。

六、 机组试运行及移交

从一九六六年十月破土动工到一九七二年九月,历时六年的土建安装施工,水城发电厂1#汽轮电机组基本上具备了试运行条件。为了做好试运行的验收移交工作。“572”工程指挥部成立了“启动验收领导小组”,由军代表焦念正同志任组长,下设试运行指挥组、验收组和行政组。并安排了分部试运日程表,十月编出1#机炉试运调整措施,十月初编出1#发电机整套启动程序,十一月九日编出“试运期间设备管理的有关补充规定”,明确了安装单位和生产单位的责任,使试运转顺利地进行,十二月中旬,进行了1#锅炉酸洗、水压试验、点火、升压、校安全门、冲洗主蒸汽管道等工作。十二月二十三日,1#汽轮机启动,发电机载厂用电负荷不足。因为1#锅炉主给水调节门装反,操作失灵,造成锅炉满水,通过主蒸汽母管送入汽轮机使其受到水冲击,转子严重磨损,试运行被迫停止。在试运行过程中,电厂的干部和工人废寝忘食,日夜奋战在现场,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上,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受到指挥部的好评。试运行虽然失败了,但它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一九七三年元月,指挥部再次向上级报告,要求在二月二十二日左右进行1#机组第二次启动试运行。云南火电工程处在上海汽轮机厂大力协助下,奋战抢修。于四月二十七日一时三十分进行了第二次整套机组试运转,到四月二十九日三时三分,整套机组在额定参数下连续发电五十小时,其中满负荷运行四十五点五小时,超负荷五点二万瓦运行半小时,试运达到预期目标。设备运转稳定,操作自如,按照指挥部的命令,自动减负荷后停机运行。启动验收委员会认为,整套机组的质量基本符合国家现行技术规范及制造厂家的要求。根据贵州省水电局党的核心小组指示,定于一九七三年四月二十九日正式由云南火电工程处移交给水城发电厂。在启动验收委员会的主持下,双方正式签订了“527”工程1#机组移交协议书,并办理了图纸、备品配件的移交工作。

1#汽轮发电机组虽然已经移交电厂,但由于公用系统工程如铁路专用线、输煤系统、水工建筑、重油系统、冲灰系统等均未建成,还不具备正式投产的条件。根据贵州省水电局的意见,动员土建、安装职工积极施工,争取一九七三年七月一日再次启动运行,实际到年底还未启动。

七、 排除困难,加速投产

1#汽轮发电机组试运合格移交电厂以后,面临着如何克服困难,争取早日投产发电的问题,厂党委发动广大职工批判那种“等、看、怨”的错误思想(等生产条件成熟,看上级对存在问题的态度,怨上下左右),支持广大职工“争、创、干”的精神(争取上级的支持和兄弟单位的帮助,创造条件也要上,自力更生,立足于苦干)。首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取水口淤积泥砂需急待清除;发电机转子因制造质量问题需要送制造厂返修;铁路专需用线早日通车三个关键问题,然后动员全厂职工自力更生,群策群力,大干苦干加巧干。到一九七四年八月底,电厂职工依靠自己的力量,将1#发电机转子进水侧水箱环等部件检修完毕,避免了往返厂家修复转子而耽误投产时间。在土建队伍的有力配合下,我厂职工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下河挖淤泥,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奋战,取水口提坝内的泥砂、碎石都清理完毕,实现了直流取水。经过贵州水利二处职工的积极努力,铁路隧道打通并加宽符合通车标准,八月底专用线铺轨与主线接轨了,九月六日铁道部门给我们厂送进了第一车煤。公用系统中的输煤系统、水工建筑、重油系统、冲灰系统等也相继建成,为电厂早日投产排除了障碍,创造了条件。

在上级党政机关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兄弟单位的通力协作支援下,通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水城发电厂1#汽轮发电机组,经历八年的建设,终于在一九七四年九月二十六日正式发电了。

八、 边生产、边建设

1#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后,电厂处于边生产边建设阶段。2#机组原由华东电力设计院负责设计,与1#机组同为上海产的五万瓦汽轮发电机组。水电部在一九七二年安排西南电力设计院接受华东电力设计院移交设计后,又发出指示,要求变更为东方锅炉厂生产的300T/H锅炉,东方汽轮机厂生产的七点五万瓦汽轮机和东方电机厂生产的七点五万瓦氢冷发电机组,不久西南电力设计院又移交给贵州电力设计院设计。电厂为了便于生产和管理,力争维持原设计两台五万瓦双水内冷发电机组,曾多次向水电部报告,如实反映情况,但水电部坚持把西南地区生产的产品就近安装,避免长途运输的浪费和损失,因此就形成两台机组不同的不合理结构。

一九七四年,国家建委决定三局五公司撤到湖北施工。贵州电力局和云南电力局商定,云南火电工程处于一九七五年四月撤回云南施工。根据贵州电力工业局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决定,水城发电厂2#机组的土建工程由省电力三处承担,安装工程由省电力二处承担。一九七五年十月二十五日,贵州省电力工业局决定,电力二处和水利一处合并为贵州省电力第一建设工程处,负责承担水城发电厂2#机组的土建、安装任务,电力三处撤回清镇电厂施工。随后电力一处的职工进驻水城电厂工地。

经过三年的土建、安装工作,到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底,2#机组全部完工,达到试运和投产条件,十二月二十六日正式发电,并正式移交给水城发电厂接管。至此,水城发电厂中型成套项目建设工程结束。整个工程总投资为八千三百六十二万七千元,其中1#机组为五千七百三十九万七千元,2#机组为二千六百二十三万元。经过历年大小修、双措、更新改造,到一九八三年底为止,形成固定资产价值九千零九万七千七百元。

水城发电厂的建设过程是随着六盘水地区的工业发展而进行的,其中受到十年动乱的干扰和破坏,否则建设进度还能大大提前。

关于我厂投产后的生产发展情况,请见续篇——前进中的水城发电厂。

(选自(六盘水文史资料)第一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