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 理论研究
政协六盘水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报送《六盘水市光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的报告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政协六盘水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报送《六盘水市光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的报告

市委:

《六盘水市光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已经市政协七届六十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呈报,供决策参考。

2016年8月4日

六盘水市光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市政协学习文史和联谊委员会)

2016年6月30日

为详细了解我市光伏发电项目发展情况,学习和借鉴外地发展光伏产业的经验,市政协学习文史和联谊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和相关部门,在田满华副主席的带领下,于2016年4月22日至24日对我市光伏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深入到钟山区大湾镇、六枝特区落别乡、盘县胜境街道办和鸡场坪乡的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现场了解进展情况。5月24日至6月1日到四川汉能光伏发电双流生产基地、江苏省中电集团南京新能源有限公司、安徽省金寨县和岳西县,参观企业的生产加工、产业带动情况,调研当地政府的扶持政策和组织措施等发展光伏产业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

一、 全市光伏产业发展主要实践及优势分析

(一)主要实践

省气象中心为我市编制了《六盘水市“十三五”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2015—2020年),起草了《六盘水市光伏扶贫工作方案》。根据国家最新颁布的发改能源〔2016〕621号文件,贵州未被纳入光伏扶贫省区范围,申报光伏项目须与扶贫挂钩才给以指标,经协调我市上报了《六盘水市申请纳入国家光伏扶贫试点市有关事项的报告》,贵州省人民政府向国家能源局上报了关于请求支持贵州光伏扶贫试点工作的函,目前已将我市盘县、水城县纳入光伏扶贫范围。

集中式光伏建设情况。盘县保田鹅毛寨光伏电站(一期5万千瓦)、钟山区汪家寨地面光伏电站(10万千瓦)等项目已相继开工建设。盘县老黑山光伏电站(10万千瓦)、盘县乐民农业光伏电站(10万千瓦)、六枝特区郎岱一期(5万千瓦)光伏电站已获省能源局同意开展前期工作。

分布式光伏建设情况。今年一季度全市已完成2622户(农户2227户,贫困户395户)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工程,其中钟山区贫困户20户;六枝特区农户15户;盘县2587户(农户2212户;贫困户375户)。钟山区在大湾镇采取“政府+企业”的模式进行,装机容量每户3千瓦,采用汉能户用薄膜发电系统,已并网成功;六枝特区在落别乡采取政府全额出资的模式,装机容量每户3-6千瓦,采用中电电气集团多晶硅发电系统,已并网成功;盘县在胜境街道办、两河乡、鸡场坪乡均采取“政府+企业”的模式,装机容量每户3千瓦,采用中电电气集团多晶硅发电系统,胜境街道办、鸡场坪乡未并网。

发电运行情况。六枝特区落别乡抵耳村富民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70千瓦,截止到2016年5月底累计发电2.56万千瓦时;钟山区大湾安乐社区、大河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总装机容量66千瓦,截止到2016年5月底累计发电量1.13万千瓦时;盘县两河街道办岩脚村共安装了77户,装机容量249千瓦,截止到2016年5月底累计发电5.92万千瓦时,盘县供电局已按每度上网电价0.3709元补助兑现给农户。

(二)优势分析

从自然禀赋来看,我市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根据气象数据,我市日照时数年平均为1200~1600小时左右,六枝特区、钟山区东部和中西部及盘县在1300小时左右,高值区位于盘县中部及西南部,在1500小时左右,低值区位于六枝特区的东部低海拔地区,在1200小时左右。按照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资料,六枝特区年均利用小时数为1051小时(部分区域在1100小时以上),盘县为1312小时,水城县及钟山区为1168小时及以上。我市盘县大部及钟山区西北部太阳总辐射在4200兆焦耳/平方米,为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域;六枝特区大部及水城县海拔较低区域在3200~3400兆焦耳/平方米,为太阳能资源一般区域,其余地区太阳总辐射在3400~4200兆焦耳/平方米。

从大扶贫战略来看,光伏产业发展是精准扶贫的又一强劲举措。经初步摸底,我市范围内光伏资源条件具备的65个乡镇(街道办、社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56839户(其中:六枝特区5319户,盘县32155户,水城县17640户、钟山区1725户),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市扶贫工作任务艰巨,结合各县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发电项目,特别是结合我市当前正在进行的“三变”改革实践,为大扶贫工作开辟新的绿色通道。此次调研的金寨县、岳西县大力推进光伏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扶贫工作,为脱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着力点,也是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效益的集中体现。金寨县、岳西县与我市县区有很多的同质性,在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项目方面有很多思路、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从发展前景来看,光伏产业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1)国家支持力度大。国家将光伏扶贫发电项目作为扶贫攻坚战和发展能源新兴产业进行大力支持。相继颁发了《光伏电站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光伏扶贫”工作的会议纪要》、《关于印发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支持光伏产业的发展。2015年全国光伏电站装机容量为43GW,国家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太阳能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150GW,发展空间巨大。

(2)光伏技术有基础。近年来,随着光伏发电技术不断发展,呈现出长期性、清洁性和灵活性的优点。现有单晶硅、多晶硅、薄膜等多种发电材料。此次调研的四川汉能光伏发电双流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薄膜发电组件,其生产的薄膜组件的实验室转换效率达到15%,量产后的效率约在10%左右。优点:(1)与晶硅组件相比,薄膜组件在相同的遮蔽面积下功率损失较小;(2)可建筑材料整合性运用,具有柔软性和透光性,更为美观。(3)成本低,重量轻,应用更为方便,它可以与房屋的屋面结合构成住户的独立电源。缺点:(1)不够稳定,常有转换效率衰降的现象。江苏省中电集团南京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多晶硅光伏组件,多晶硅组件的转换效率为15%。优点:(1)多晶硅电池没有光致衰退效应;(2)在单位面积上可获得较高和稳定的发电性能,其生产的晶硅电池组件的效率、稳定性等达到了国际水平,并获得多项国际认证,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3)寿命长,多晶硅组件的使用寿命为25年。

(3)收益长期稳定。按照国家对光伏发电产业的实施补贴政策,光伏发电项目收益相对稳定,效益明显,受市场、外部环境等客观条件影响的因素较少,管护要求不高,管理维修费用低,后续投入较少,能给贫困户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是贫困户脱贫增收的有效路径之一。从盘县的光伏发电试点工程取得的效益,证明光伏扶贫项目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是减贫脱困的有力抓手,选择光伏产业扶贫作为我市的扶贫路径之一,既解决了精准扶贫问题,也解决了我市能源使用结构问题,同时推动我市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

二、 全市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扶贫条件差异大。一是投资较大、渠道单一,回收期长,农户参与筹措资金建设项目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普遍不高。二是光伏扶贫户全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出现房屋承重较差、房屋朝向不好、背阴等问题,影响发电效率或无法正常发电。对房屋翻修、加层等将增加光伏项目建设成本。

(二)指导意见不统一。没有统一的投资运作模式,资金渠道未明确,各地操作有异,不利于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电站用地困难大。光伏行业发展主要受用地性质(基本农田、公益林地)的瓶颈制约,光资源条件适合项目地点的无法纳入我市“十三五”太阳能资源开展利用规划,直接影响下一步光伏产业的发展。

(四)管理机制未建立。我市的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建成并网成功后,当地政府未建立有效长久的光伏扶贫收益分配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产权归谁、维护谁负责等问题模糊,没有规范的管理保障和持续的收益分配机制。

(五)电价补贴落实难。光伏分布式发电电价补贴虽有政策,但兑现时间过长。导致农户对“光伏扶贫”的体会不够深刻。

三、全市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为将光伏产业打造成我市农村农业产业化融合与农村清洁能源开发的新亮点,实施精准扶贫、产业扶贫、保障农民实现增收的着力点,推进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与移民搬迁的创新点,使其成为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绿色引擎。

(一)通过光伏产业的发展带动关联的维修服务、装备制造业发展

一是完善多部门联动机制,强化顶层设计。成立以市政府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市扶贫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政府金融办、市能源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林业局、六盘水供电局等相关单位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能源局,对光伏扶贫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各县(特区、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议事协调机构,加强组织协作光伏扶贫工作。

二是规范运作程序,强化落实执行力。制定完善《六盘水市光伏扶贫工作方案》,以指导推进全市光伏扶贫工作,本着“分级负责、以县为主”的原则,由县区制定具体的光伏扶贫实施方案和配套文件,明确光伏项目操作模式、融资方式、运行维护机制、收益分配机制,为有效推进光伏扶贫工作提供保障。协调简化对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申报、建设、接入系统等工作流程,及时接入并网和按时结算发电上网电费和落实补贴。

三是探索“三变”+光伏改革,拓宽脱贫攻坚新渠道。金寨县、岳西县利用耕地建设农业光伏大棚、利用农户屋顶实施光伏扶贫、利用国有未利用土地、集体撂荒及滩涂地建设大型地面电站的做法,既灵活合理的执行了国家各项政策,又因地制宜的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增加了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二)借鉴岳西光伏扶贫实践模式,进一步探索光伏+“三变”扶贫模式。

岳西县推进光伏扶贫实践模式。一是光伏项目操作模式。委托省招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招标代理机构开展年度建设任务招投标工作,以PPP模式启动光伏扶贫试点工程,公开选择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和地面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建设企业。采用竞争性磋商方式采购的光伏扶贫项目,光伏扶贫工程招投标事项由县扶贫办牵头负责。光伏电站项目由市发改委负责备案,备案文件作为土地预审、环境评价、电网接入等前期工作依据。大型地面集中式电站项目所需规模指标按照公开招标和“先建先得”等市场化方式配置。二是光伏项目融资方式。1.贫困户发展光伏产业资金筹措:2015年每户项目建设资金约2.4万元,按照1:1:1的方式筹集,即:省直接安排扶贫资金解决0.8万元;县政府从中标企业借资0.8万元,由县政府分年偿还;贫困户自筹0.8万元。自筹部分根据农户家庭情况,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对无力筹资的贫困户,通过互助资金或小额贷款途径解决,贫困户从光伏发电收益中分六年偿还,由县财政给予贴息。2016年每户安装3kW,按照每户2.4万元。资金来源为省补助0.8万元/户;贫困户自筹0.8万元(贫困户自筹资金有困难的,可申请小额贷款,扶贫资金予以贴息);其余由市、县配套解决。2.村集体实施光伏产业资金筹措:2015年安装光伏发电的村(社区),每个村(社区)安装60kW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约48万元,由县财政对每个贫困村支持11万元作为企业注册资金,村经营性公司向徽商银行、农商行等融资30万元,不足部分由村自筹解决;2016年安装光伏发电的村(社区),每个村(社区)安装100kW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约80万元。资金来源为,除村集体根据自身条件自筹部分外,其余部分由县统一在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解决,县担保公司予以担保,村公司分期偿还。3.大型光伏发电项目的资金筹措:地面集中式电站由投资企业自行出资建设,不足部分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主提供优惠贷款。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光伏扶贫工程投资、建设和管理。三是光伏项目收益分配机制。1.收益估算。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3kW户用每年可以增加经济收入3000多元,考虑到光伏发电设备衰减和维护费用等因素,25年预计盈利近6万元,经济效益明显;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2015年村集体安装的60kW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在25年内每年可实现发电收入5-6万元;2016年村集体安装的100kW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在25年内每年可实现发电收入9-10万元,年收益率均在10%以上。2.收益分配。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产权归农户所有,发电收益除偿还银行贷款之外全部归农户;村级分布式光伏电站的产权归村集体,发电收益除偿还银行贷款之外全部归村集体所有,收益主要用于村公益事业;大型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产权归投资企业,发电收益归投资企业所有。四是光伏项目运行维护机制。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和村级分布式光伏电站建成后,前10年的运行维护由建设企业负责,10年后的运行维护从发电收入中按每度提取0.02元,建立运维基金解决电站的运维问题;大型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运行维护由投资企业自行负责。

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探索“三变”加光伏扶贫模式:

坚持“分级负责、以县为主”的原则,统筹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扶贫生态移民资金、水库移民资金等开展光伏扶贫工作,以农村经济合作社或政府平台公司为载体,将光伏扶贫项目与“三变”政策相结合。明确运行维护主体和扶贫效益分配方式,建立长期可靠的项目运营管理体系和退出机制,加强农户的参与感。

对于分散式光伏扶贫项目,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县为单位整合的专项扶贫资金、农户可以拿出自己的屋顶产权折股,也可以拿出部分资金变为股金,共同参与购买和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及管理等工作,并网发电后收益全部量化给农户,产权归农户。对于村集体光伏电站,利用村集体荒山荒坡或未利用土地以及集体资产入股,由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与投融资主体或商业化投资企业合资建设村集体电站,项目资产归投融资主体和投资企业共有,收益按股比分成,合资公司共同确定项目收益分配方式和管理方式,村集体收益用于集体公益事业。由农户、村组、企业共同协商维护管理办法。

(三)大力实施项目,集中发力协力推进

金寨县发展光伏农业产业园的项目模式。一是引入大企业重点推进。金寨县在发展地面光伏电站和光伏农业产业园时,引入了香港上市的全球玻璃产业链和光伏农业产业链的主要企业—信义集团,该集团拥有东莞、深圳、天津等七大生产基地,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为该县建设大型地面电站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政企联合协作推进。该县政府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以最短时间将指标申请报告逐级上报新能源发电审批部门;企业积极主动,高标准赶制项目前期资料。政府和企业协调联动,发挥该县籍在京工作领导较多的优势,多方协调衔接,确保了项目指标远远超过预期申请指标。三是创造环境迅速推进。该县成立了专门工作班子,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主动介入,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梅山镇负责项目前期工作,15天时间完成土地房屋确权和地面附属物清理登记,15天时间完成150户房屋拆迁、土地流转和场地平整。省能源局在1周内批准建设指标并完成项目核准,电力公司特事特办投资6000万元实施电力送出系统工程。四是实验示范配套推进。该县梅山镇小南京村将光伏地面电站与现代农业产业(石斛、花卉、高档水果等)、旅游观光、光伏扶贫、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试验探索,形成了综合开发效益,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结合我市实际,大力推进光伏项目实施

一是在光照条件较好的区域,对具备条件的贫困户采用屋顶式安装光伏发电系统,每户安装3kW,建设资金以县为单位划拨扶贫专项资金补助部分;农户自筹部分(贫困户自筹资金有困难的,可申请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或者平台公司等作担保的方式向银行申请小额贷款,同时可以申请扶贫资金贴息),其余由投资实施企业解决,收益按投资股比分成(目前安装费用为2.4万元)。

二是房屋承重不了的,可在农户周围选择相应面积的耕地,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基础上,在土地上方搭建光伏发电板,发展分布式(联户型)光伏扶贫电站。

三是利用国有废弃工矿用地、国有未利用地、集体未利用地或村集体荒山、荒坡、长期撂荒耕地,结合当前的土地用地政策,以土地折价入股的方式由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或政府平台公司牵头建设光伏农业电站,发展集体经济,又用其收益来统筹解决村集体经济积累、开展公益事业、扶贫济困等工作。

四是大力实施农光互补项目。借鉴此次调研的安徽省金寨县小南京光伏农业园,大棚集光伏发电、农业种植、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采用钢制骨架、智能温控系统,棚顶覆盖光伏组件,在保证光伏发电的同时,满足温室大棚农作物的采光需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土地、资源与环境的综合利用。

我市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利用有条件的农业园区配套建设农光互补项目。

(四)环境综合治理

此次调研的安徽金寨县的信源光伏电站,就是利用荒坡地来建设大规模集中式光伏电站,在光伏发电板下面种植花生和茯苓等喜阴植物,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石漠化区域开发光伏发电项目,发展光伏发电—种植业结合模式,将光伏发电作为电源,利用光伏板安装滴灌设施,在光伏发电板下面种植以小灌木和饲草为主的绿色植物,既解决了石漠化治理的电源难题,也缓解了新能源输送难的瓶颈制约,做到光伏发电和石漠化治理同步发展。

(五)严格目标考核

将光伏扶贫工作利用任务分解到各县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制定措施,层层落实,加强督查,严格考核。

上一篇:
下一篇: